肌肉萎缩患者常常会因为肌无力导致病人的失去生存的信心。肌肉萎缩的治疗在传统中医里属疑难杂症的治疗,因此肌肉萎缩的治疗是比较困难的。对肌肉萎缩的治疗本院建议采用中医的方法。
肌肉萎缩中医辨证施治,中医治疗疾病,历来重视辨证施治的治疗原则,但同时也包含辩病论治的内容。辨病是根据患病部位特异的病因、病理及病状特点,以辨析诊断疾病,故辨病论治就是针对患病部位特异的病因、病理及症状进行治疗,以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即辨病反映疾病的全过程的综合诊断,具有相对稳定性。辨证论治是反映疾病全过程中,某一阶段的临床诊断,针对该阶段的诊断,确定治疗。具有相对的灵活性。
治疗痿症辨证分型:
1号方:补中益气,强筋生肌脾胃气虚主症:面色白无华,食欲不振,大便溏软,神疲乏力,少气懒言,或有肢体乏力。舌质淡,苔薄白,脉沉弱或濡软。
主治:重症肌无力、肌肉萎缩、多发性肌炎、皮肌炎、肌营养不良、运动神经元病、进行性脊肌萎缩等。
2号方:益气养阴、通络生肌气阴两虚主症:四肢肌肉无力、四肢乏力,少气懒言,自汗或盗汗,口干咽燥,心烦,腰膝酸软,大便干。舌质光红,苔少或苔削干燥,脉弦细或细数。
主治:重症肌无力、多发性肌炎、皮肌炎、肌营养不良、运动神经元病、多发性侧索硬化症、僵人综合症、延髓空洞症等。
由运动神经元病、全身营养障碍、废用、外来损伤、内分泌异常而引起的肌肉变性、肌肉结构异常,遗传、中毒、代谢异常、感染、变态反应等多种原因均可引起肌无力、肌肉萎缩等。
辨证论治是反映疾病全过程中,某一阶段的临床诊断,针对该阶段的诊断,确定治疗。具有相对的灵活性。我们通过大量临床观察发现痿症病人的临床表现主要是肌肉萎缩以后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其病机为肝肾亏虚,肝风内动、脾气虚弱、痰瘀互结。中医辨证虽有肝风症、肝肾两虚症、脾虚症的偏重不同。但反应到每个病人则三者往往相互兼夹,很难区分为单一的证型。所以,我们采用辨证与辩病相结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