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导致肌肉萎缩的原发病变可分为:神经原性肌肉萎缩、肌原性肌肉萎缩、废用性肌肉萎缩。神经原性肌肉萎缩主要指脊髓前角细胞及末梢神经等下运动神经元的病变,属于原发性神经原性肌肉萎缩。肌原性肌肉萎缩是指肌肉本身病变引起的。废用性肌肉萎缩是由于全身消耗性疾病。废用性肌肉萎缩很容易诊断,神经原性肌萎缩与肌原性肌萎缩的鉴别呢?
一:神经原性肌萎缩与肌原性肌萎缩的鉴别诊断
|
神经原性肌萎缩 |
肌原性肌萎缩 |
发病年龄 |
成年 |
小儿或青年 |
家族性 |
少 |
极多 |
受累肌肉 |
远端肌多,如上、下肢的远端 |
近端肌多,如肩胛带、骨盆带 |
肌纤维束震颤 |
常有 |
无 |
锥体束征 |
可有,如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 |
无 |
感觉障碍 |
常有或无 |
无 |
假性肌肥大 |
无 |
可有,如假性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 |
血清酶(如肌酸磷酸激酶等) |
轻度上升 |
明显上升 |
肌电图 |
神经原性变化 |
肌原性变化 |
肌肉活检 |
神经原性病变 |
肌原性病变 |
二:神经原性肌萎缩与肌原性肌萎缩的肌肉活检的鉴别诊断
|
神经原性肌萎缩 |
肌原性肌萎缩 |
附 注 |
一般显微镜下所见 |
1、束性肌萎缩,即是在一堆或数堆萎缩的肌束间夹杂一堆或数堆正常的肌束 |
1、无束性肌萎缩(早期),而是在同一肌束内,有的纤维萎缩,有的肥大,变性显著,肌核显著增多 |
晚期两者病理上不易鉴别 |
电子显微镜下所见肌萎缩的超微结构 |
1、T系开口接近 |
1、T系开口消失,膜结构病变 |
肌原性(肌营养不良症和肌萎缩性肌强直症)肌萎缩 |